“国企员工满意度高,敬业度低。”日前,在中国好雇主的颁奖典礼上,太和顾问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,相对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,国有企业的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最高,但却是最不敬业的。而民营企业对公司的满意度最低,却是最敬业的。(11月24日人民网) Ma[,s_&
/4(}@%
员工敬业度指的是员工在情感和知识方面对企业的一种承诺和投入,体现在是否努力工作、是否赞美企业、是否留任等几个指标。国企员工对公司满意度最高,但敬业度最低,看上去似乎是彼此矛盾的,但考虑到国企的特殊性质,应该说,这一调查数据是符合客观实际的。 2"i3
G6S
fP|wz5hw>
众所周知,在我国,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,由于其所拥有的垄断地位,往往能获得高的惊人的利润,进而使得国企员工的平均收入远远高于民营企业、甚至外资企业。此前,曾有媒体对国内117家央企及其上市子公司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整理后发现,2011年,这些企业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102965元。其中,广东央企员工年平均工资最高,达到219917元,收入8倍于当地民企员工。可以说,这就是国企员工对公司满意度高的物质基础。 {`L~(Ae(4
(P#^X
问题是,员工的高满意度为什么没能转化为他们对国企的高敬业度呢?我觉得,这同样是与国企的属性有关。尽管从1984年算起,我国的国企改革已经进行了近三十年,但必须承认,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没能建成起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制度。也就是说,相比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,国有企业无论是其运行方式还是管理体制,其实都更像是一个行政机构,而不是一家商业组织。 =& |